从“童年之光”到“炒情怀” 数码兽的IP路似乎越走越窄

时间:2020-08-08 16:05 点击:

  4月5号下午四点,网友“Jessamine”把删了一年的爱奇艺重新下了回来,发了条微博。

  “扛住了《2爱情公寓5》,扛住了《青春有你2》,扛住了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,还是扛不过《数码宝贝》。”向爱奇艺会员“低头”的可不止她一个,许多网友在这一天掏出了钱包,为一部只更新了一集的动画买单。他们在各个社交平台奔走相告,隔屏相会,共同迎接一位“老朋友”。

  《数码宝贝大冒险:》,数码兽系列全新TV动画,小学生“太一”又回来了。同样的形象和人设,在2020年的“平行空间”讲着不一样的故事。

  旧瓶装新酒,熟悉又陌生。

  “童年之光”到“炒情怀”

  国内粉丝对“数码兽”的印象,大多停留在东映于1999年推出的TV动画《数码兽大冒险》,即初代《数码宝贝》。在参加夏令营途中,七个小学生被卷入充满未知的数码世界,遇见了搭档数码兽。在一次次危机中,他们与数码兽一起体会了人生的酸甜苦辣,收获了成长,在另一个世界度过了独一无二的暑假。

  2001年,中国大陆引进该片,由广东电视台译制,深受国内观众欢迎。那几年,这五十四集《数码宝贝大冒险》,和国民级电视剧《还珠格格》一样,被各大卫视一遍又一遍地重播,却依旧不乏忠实观众。“那时候家乡电视台有点播,为了录结局片尾曲,我把复读机和英语磁带备好,就等着有人点最后一集。”豆瓣用户“ling”说,“这大概算是最早收集的OST(影视原声带)了吧,哈哈!”

  她不是一个人。就在同一时刻,有许多梦想着成为“被选召的孩子”的年轻人都守在电视机旁,因为迪路兽的口哨、美美飞起的帽子,哭泣到不能自已。那是他们童年回忆里的高光瞬间,,是即便成为大人,也会强忍泪水,幸福又悲伤的时刻。

  在2019年末B站跨年晚会第一篇章中,高能进度条的最高峰值是冯提莫出场,其次就是《数码兽大冒险》主题曲《Butter-Fly》响起,随即弹幕爆炸。《数码兽大冒险》在大陆依然有着国民级的好口碑,“情怀粉”众多。从初代播出,到如今新作上映,已经过去了二十年,数码兽系列的TV动画一共播出了七部。

  1999年初代《数码兽大冒险》风靡,推动周边玩具大卖,创下160亿日元的销售额。2000年《数码兽大冒险02》口碑有所下滑,但基本维持了收视。然而,自2001年起,数码兽系列连续更换导演,采用全新人物与设定,每一部都是对前作的颠覆。第三部收视率下降超过30%,周边收入直接腰斩,第四部则继续下跌。三年空档期之后,东映又重启数码兽系列动画,可影响力显著下降,第五部和第六部也没能让IP回暖。2012年,第六部动画即将完结之际,官方甚至不惜让历代主人公出场,收割情怀,却依然没能拯救惨淡的收视。

  至此,《数码宝贝》系列动画一蹶不振,陷入了长达3年的停滞期,直到2015年。这一年,15周年纪念作《数码兽大冒险tri.》第一章,登陆了日本各大电影院,官方宣布将在数年时间内讲完全部6章的故事。故事讲述了初代主角长大后的经历,明摆着要打“情怀牌”。或许是由于上映结果未能达到预期,官方后来强行将这部作品的定位转换成了OVA,转为光盘发售、网络播放等模式。

  粉丝满满的期待之后,是巨大的愤怒和失落。PPT一般的动画效果,被严重削弱的主角,童年CP被强拆,最后一章的豆瓣评分仅为5.3。“我很难和你解释《tri.》哪里不好,我只想重金求一个没看过《tri.》的脑子。”网友“苍穹song”说。甚至有粉丝在贴吧列出续作十大罪。

  一年后,官方又宣布将推出20周年纪念作,今年2月21日在日本上映,中文译名为《数码宝贝大冒险:最后的进化·羁绊》,暗示作品将走向结局。而到了今年1月中旬,日本杂志爆料《数码宝贝》全新TV版将于4月上映。有网友戏称,这是“数码宝贝最后一作之再来一作”。

  事到如今,官方与粉丝们之间心照不宣,“数码兽IP”已经确定要为“炒冷饭”而不懈努力,迎合初代情怀粉的需求,翻来覆去地讲“太一们”的故事。1999年太一成人了,情怀收割了,那就再讲讲2020年的太一啊。《tri.》系列虽然口碑扑街,但其话题性和影响力,都远超往年的原创作品。因此,将“冷饭”继续下去,无疑是最“现实”的选择。

  回顾数码兽系列走过的路,我们可以发现,从“童年之光”到“炒情怀”,并非是官方一意孤行的选择,更是二十年来许多必然与偶然交织下的结果。

  从玩具到初代动画

  在粉丝心中,初代动画是巅峰。但除了“趁热打铁”的初代续作《数码宝贝大冒险02》之外,万代的思路一直是“去初代化”,同时弥合世界观。

  单从动画角度上看,初代对于“成长”的刻画,对少年热血与物哀美学的平衡,在同类型作品中几乎是无出其右。但作为其版权方万代“数码兽IP”跨媒体企划中的一环,初代动画反而埋下了隐患。在初代影响力之下,万代只能不断填坑又挖坑。数码兽IP的粉丝群体,不是越发壮大,而是从一分为二变得四分五裂。

  这要从“数码兽IP”的诞生说起。

  《数码兽大冒险》是万代为推广旗下玩具——数码暴龙机制作的,它是一款电子宠物类的液晶玩具。一块小小的屏幕,三个按键,玩家可以孵化数码蛋、训练数码兽、使其进化,得到一个更强大的数码兽并在对战中取得胜利。这款玩具于1997年发售,一举获得中小学男孩子们的喜爱。万代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推出五款新版玩具,发行了家用游戏机版本的游戏,同时连载短篇漫画。为了趁热打铁,官方甚至还举办了全日本大赛,鼓励青少年们使用数码暴龙机联机战斗,并决出优胜。

  数码兽IP在玩具、游戏、漫画多领域铺开,也少不了要进军正飞速发展的日本动画产业。万代选择和东映合作,筹备相关动画的制作。1999年春天,东映动画节上映了《数码兽大冒险》的剧场版,同时为第二天即将播出的TV动画预热,也就是这部中国90后孩子们最为熟悉的初代动画作品。

  万代的目的是通过动漫来反哺玩具和游戏的销售,当时的确达到了一定效果。但初代动画的高热度,让万代对初代动画的估计太过乐观,影响了对整体形势的综合判断。例如万代曾在1999年推出了WS主机,独占数码兽系列游戏,为和对家任天堂的宝可梦系列“打擂台”。彼时,任天堂的游戏掌机GameBoy距离发售虽已过10年,但凭借宝可梦系列、俄罗斯方块等怪物级游戏,其仍拥有万代所无法撼动的影响力。2001年,任天堂新一代“怪物级”掌机GBA诞生,WS主机彻底被“碾压”,万代耗费了大量心力的数码兽游戏计划也因此破产。

  失败的品牌运营,只是“数码兽”IP路越走越窄的一个原因。在初代动画的巅峰表象下,还埋藏着一个致命的问题:设定。

  成也初代,败也初代

  “剧情重于设定,是子供向作品的大忌。”知乎用户“驴车漂移赵光义”这样评价《数码兽大冒险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