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邑石膏矿事故:从发现矿工到救出 为何用了29天
时间:2025-05-23 12:31 点击:次
获救矿工被立即送医
经过36个昼夜的奋战,平邑石膏矿又有4名被困矿工升井。这4名矿工均为临沂市平邑县人,分别为:赵治诚,50岁,推罐工;李秋生,39岁,推罐工;管庆吉,58岁,信号工;华明喜,36岁,铲车司机。事故现场救援总指挥部介绍,这是我国大口径钻孔救援成功首例、世界第三例,在矿山救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。2015年12月25日7时56分,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的玉荣商贸有限公司石膏矿发生局部坍塌事故,当时共有29名作业人员在井下作业,1人遇难。截至昨晚,获救人数上升到15人,还有13人失联。
现场
升井两小时
4名矿工脱险
钢丝绳缓缓向上提升,21时20分,穿着橙色救援服戴着安全帽的矿工从救生孔中探头出来,周围欢呼一片。
昨日19时左右,救援队员向井下被困矿工发放了安全服、头盔和手套等设备。此前两天,地面的救援队员进行了一次演练,并把演练拍成视频送到井下,让被困矿工提前准备。
21时05分,传奇页游SF,救援正式开始。救援人员将救援吊带放入5号大口径救生孔里,用钢丝绳缓慢向上提升。同时救援人员趴在井口,随时观察井下情况。
21时20分左右,第一位矿工成功提升至地面。救援人员将被救矿工抬到救护车上,为他披上棉大衣保暖,并为他戴上眼罩,随后这名矿工很快被送往当地医院检查和救治。
21时49分,第二名被困在地下200多米巷道里的矿工也顺利升井。按照医生的叮嘱,升井时他紧紧闭着眼睛,状态也比较平静。与此同时,第一位矿工抵达平邑县人民医院,被送往了重症监护室。
现场接受采访的卫计委工作人员表示,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要好。据当地媒体报道,矿工们最后一次和心理医生接触是在三天前,这说明等待升井的最后几天里,被困矿工情绪稳定。
22时21分,第三位矿工顺利升井。央视直播画面显示,这名矿工状况较好,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了简短交流,自己可以行走,也没有出现情绪失控。同时,第二位获救矿工已被送达当地医院,针对他们被困产生的皮外伤、胃肠疾病以及心理等问题,专业医疗团队将进行救治。
22时49分,第四名矿工平安升井。这名矿工在升井后状态良好,升井时睁着眼睛,不过随后医护人员为他戴上了眼罩。央视直播画面显示,这名矿工的手臂等部位没有外伤,简单和周围救援人员以及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后,最后一名成功获救的矿工也被送往当地医院。
这4名矿工获救后,获救人数上升至15人。其中5人身体状况良好,已回家休养,10人正在医院治疗。另外有1人已确认遇难,13人仍失联。
讲述
救援就是抢时间
12个小时换一班
四名矿工成功获救的消息传来,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的李先生终于能安心回家过年了。李先生从1990年便进入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工作,尽管参与了多次救援,但这还是李先生第一次离家这么久,他已经连续35天没回家。
救生孔
平邑石膏矿发生坍塌事故的第二天,李先生和三十多位同事就从安徽淮南抵达现场,开始参与此次矿难事故的救援工作。“救援就是抢时间,所以我们任务非常紧,一天也不能闲着。”李先生说。
李先生所在的救援队采取的是12小时工作制。“工作时间长,确实有点辛苦。”李先生说,“平时也没有时间想别的,如果不睡饱觉,夜里还是挺难熬的。”他没有想到这次战线会拉这么长,但也能理解,“毕竟在地下,救援难度还是相当大。”
李先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,最开始钻孔的4号井由于塌方严重,他们又撤回开始钻5号井。据他介绍,清理完上部的50米通道后,他们进行了两次固管工作,每次固管都需要24小时。随后,救援队花费十天左右打通到了150米,但由于石膏矿一震就碎,他们处理碎石又花费了几天。最后50米最为困难,救援队打通到200多米后,他们又发现打的位置有些偏离,于是又花费了几天才打通了最终的通道。
李先生解释说,由于清理碎石和打孔用的钻头不同,所以来回换钻头就花费了不少时间,“一趟需要5个小时,下午又得5个小时,这样一天的时间就没有了”。
除了大口径的救生孔,救援队又开通了小口径的孔。据李先生介绍,7号救生孔打通后,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安排4名矿工的饮食,也有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安抚工作,“我们每天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”。
离家三十多天,李先生几乎每天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或者发条短信。前两天家里打电话给他,寒潮来的那几天他家里的水管都冻裂了,好在他孩子发现得早,及时请人来修,要不然家里都被淹了。“这么多天没回去挺想家的,但没办法,肯定要等救援结束了才能回去。”李先生说,“还好最后是个好结果,这是最重要的。”
突破
里程碑式救援:国内首例大口径钻孔救人
据了解,这次救援中采取的“地面大口径钻孔救人”是国内首例,也是世界第三例通过钻井打孔实现井上救援的案例,此前仅有智利和美国两个成功的案例。近年来,国内虽有矿工被困数天后获救的事例,但这次被困地下30多天后获救的情况是全国首例。
新华社报道称,这次事故救援主要是通过钻井打孔救人,首先在井下被困人员所处位置附近先打通小口径保命孔,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后随即开钻大口径救命孔,打通后下放救生舱救人。
江西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王海宁教授曾对北青报记者解释,“地面大口径钻孔救人”是指救援人员在地面上向下打一个通往被困人员的救生孔,然后利用救生罐笼之类的装置救出被困人员的技术。
据救援现场专家介绍,此次救援中使用的救生罐笼直径550毫米,高度1.9米,足够容纳一名成年男性,人员进去之后,地面救援人员通过缆绳将救生罐笼拉到地面。
解读
从发现矿工到救出 为何用了29天?
从发现被困的4名矿工到成功升井,这整个过程持续了29天。北青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,由于地下救援有许多不可预估的因素,救援方案曾一改再改。